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昆虫资源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

发布者:刘玉升发布时间:2021-11-21浏览次数:138

主要完成人:刘玉升,杨同杰,叶保华,周成刚,王丽,李路胜,徐树建,李修岭,全先庆,张婷婷,王宁新,马雪莉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农业大学,临沂大学,聊城大学,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是一个涉及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流域内不同学科协作的重大工程。本成果以昆虫多样性保护为重点,以具有典型生态经济价值的昆虫资源为核心,对其生态经济价值予以评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物种消失越多,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风险就越大。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应注重对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昆虫资源的保护。

成果团队主编《昆虫生产学》全国统编教材、成立“山东省虫业协会”,历时20年对黄河流域昆虫进行考察,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昆虫资源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黄河流域,推动了昆虫资源产业的发展,目前黄粉虫、大麦虫、东亚飞蝗、中华真地鳖、美洲大蠊、黑水虻、麻蝇、天敌瓢虫等都为黄河流域农民脱贫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时二十年对整个黄河流域的系统考察,是在2000年“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大会(北京)上,提出并经过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生物生、生态、环保专家论证后开始实施的。课题的重要分项就是“黄河流域昆虫物种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评估体系”《黄河上游昆虫物种的高原生态价值》、《黄河中游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黄河下游湿地自然保护区直翅目昆虫物种区系成因的经济价值》等,都是有史以来该学科首次涉及与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论文《暖冬影响鳞翅目昆虫的数量》比英国利兹大学与美国杜兰大学的同类研究课题早两年公布。在二十余年中,在整个黄河流域九省区建立了230余处考察点,覆盖黄河流域五十余万平方公里。其内容主要涉及生物生态与社会发展。黄河流域九省区,六十余市县对其研究成果给予认可并颁发证书。其中“黄河流域考察资料”有的被各大高校选编为教材,有的翻译到国外,这些资料是研究黄河、保护黄河、开发黄河、利用黄河的宝贵基础性资料。内蒙古乌梁素海的生态修复就是在杨同杰教授团队考察建议下由国家林业部牵头进行恢复的。

成果团队实施了“畜禽养殖与黑水虻生物处理废弃物”现场一体化模式,实现了畜禽废弃物处理的机械化、规模化。技术集成创新性强,采取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的模式,实现了研究与示范推广紧密结合,并进行了技术的组装配套,在部分养殖场进行了示范推广,推广到鲁西地区25%的蛋鸡和20%的肉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